English

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

2001-02-16 来源:光明日报 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副厅长 郑作广 我有话说

江泽民同志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强调:“要切实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抓好教育和青少年学生的思想工作,直接关系到我们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能否取得成功,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能否取得成功。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又发出了《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对中小学的德育工作作出了部署。中小学德育工作是我们党整个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既具有思想政治工作的共性,又具有自身的个性。探索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有效方法,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

坚持继承与创新的统一,着眼于德育工作的时代性。

中小学德育工作能不能创新,关系到能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增强德育工作的说服力和感召力,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的重大问题。创新是对前人的一种超越。没有继承,创新就失去了基础;而没有创新,继承也就失去了实际意义。因此,中小学德育工作要坚持继承与创新的统一,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继承。长期以来,各级教育部门和各类学校在德育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创造了很多适应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行之有效的方法,需要很好地继承。丢掉了,我们的创新就成了无本之木。但是,我们也绝不能由此认为德育工作只能继承,不必创新。我们应当主动适应不断发展的新形势,不断赋予中小学德育工作新的内容和新的表现形式,大胆探索创新。当前,在构建21世纪的德育课程体系,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新的教学大纲、新的课程标准、新的教学内容、新的教学方法的实施以及新的教育理念的确立,都为我们的德育创新提供了很好的机遇。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也使德育工作运用现代技术教育手段,让思想政治工作在网上延伸成为现实。我们要用正确的、积极的、健康的思想和文化信息占领网络阵地,“趋利避害”,在网上唱响主旋律,开辟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新途径和新阵地。

坚持灌输与渗透的统一,着眼于德育工作的多样性。

灌输马克思主义,是中小学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方法。即使在新的历史时期,灌输的方法仍然具有重要意义。在中小学校里,灌输是知识传授的一种方式,也是进行理想信念和思想品德教育的有效方法。但是,在进行灌输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学校的开放度和学生的自主性心理也在不断增强。商品交换的原则侵蚀到社会政治生活和人们的精神领域,容易导致国家意识、集体意识和互助精神、奉献精神的减弱,日趋复杂的社会生活环境也会或多或少地对中小学生,特别是对高中阶段的学生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影响。而这些都会对我们的灌输产生阻力。因此,我们一方面要加强灌输,另一方面还必须要注意渗透。渗透,就是以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把德育渗透于各个学科、各个教学环节和各种活动载体之中,渗透于校内校外的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文体娱乐和科技活动之中,使之寓教于知、寓教于乐、寓教于美、寓教于管理,从而让我们的德育工作更加贴近学生的学习,贴近学生的求知,贴近学生的兴趣,贴近学生的心坎,发挥潜移默化和滴水穿石的功效。

坚持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的统一,着眼于德育工作的系统性。

毫无疑问,作为学校育人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德育工作,应当主要通过学校教育这一渠道进行。但青少年学生并非每时每刻都生活在学校里,他们更多地要走出课堂,走到校外,走向社会。他们还要经常与家庭成员接触,与社会上各种各样的人和事接触,受到来自家庭和社会等诸多方面的影响。良好的家庭和社会环境,会对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而不良的社会和家庭环境,也将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起到负面的影响。尤其是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新的历史条件下,各种不良文化以及社会的丑恶现象,鱼目混珠,都会不可避免地对青少年学生产生腐蚀,削弱甚至抵消学校德育工作的正面效果。我们要深刻领会江泽民同志在《关于教育问题谈话》中所提出的“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的重要论断,摆正校内教育和校外教育的辩证关系。除了抓好校内教育外,还需要紧紧咬住校外教育不放,坚持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一起抓,扎扎实实地把德育工作延伸到社区,延伸到家庭,延伸到社会。各级各类学校应主动与各有关部门配合,加强与社会各方面的合作,形成校内校外齐抓共管的有利格局,切实把校内教育延伸到校外,发挥校外教育的德育功能。

坚持外在约束与自我教育的统一,着眼于德育工作的针对性。

青少年学生正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思想活跃,乐于接受新的思想、新的观念、新的事物。但由于思想等各方面都还没有定型,容易出现可变性和反复性,因而必要的外在法制纪律、制度规范的约束是不可缺的。“没有规矩,无以成方圆”。但是,外在约束毕竟是外在的东西,外因再好,也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也就是说,外在约束必须通过学生的内因,才能固化在学生的头脑中,内化成为学生自觉的行动。因而,我们在加强外在约束的同时,一定要重视学生的自我教育功能,充分发挥学生在德育中的主体性作用。我们要多组织一些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如社会调查、生产实习、公益劳动、社会服务、志愿者行动和班组活动、团队活动、“手拉手”活动、“结对子”活动、读书活动等等,即便是思想品德课和思想政治课,也可以采用诸如讨论式和研究性学习等方式,让学生敞开思想,亮出观点,各抒己见,让学生在参与中自我管理、自我评价、自我教育,切实感受到不是“学校要我做”,“老师要我做”,而是“我要做”、“我应该做”。

无论是外在约束还是自我教育,都应当针对中小学生不同的年龄特点、思维特点、心理特点和认知能力,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确定不同阶段的德育内容和要求。小学德育工作应主要通过生动活泼的校内校外教育教学活动,对学生进行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内容的社会公德教育、社会常识教育和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中学德育工作的基本任务是把学生培养成为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具有社会公德、法制意识、文明行为习惯的遵纪守法的公民,引导他们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断提高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觉悟,为他们中的优秀分子将来能够成长为共产主义者奠定基础。中学特别是高中阶段,要注重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教育和国情教育。职业学校还要加强职业道德、职业理想和创业教育。总之,通过他律与自律,外在约束与自我教育的相互统一,不断加强德育的针对性,积极探索和总结新形势下中小学德育工作的特点和规律,由此推动中小学德育工作不断跃上新的台阶。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